【未成年人充值纠纷】贪吃蛇大作战鸿蒙原生适配纠纷案技术方案未公布判赔32万元|一审 未成年充值王者荣耀的钱还能要回吗
【未成年人充值纠纷】贪吃蛇大作战鸿蒙原生适配纠纷案((2025)京01民终4678号):技术方案未公开判赔32万元|一审
案件背景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手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手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未成年人充值纠纷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详细解析一起涉及未成年人充值纠纷的案件——贪吃蛇大作战鸿蒙原生适配纠纷案,该案一审于2025年初在北京某法院进行,并于(2025)京01民终4678号判决书中作出终审判决,本案不仅涉及未成年人充值纠纷,还牵涉到技术方案未公开导致的赔偿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原告:小明(化名),一名12岁的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父母)。
被告:贪吃蛇大作战游戏运营商(以下简称“游戏运营商”)。
案件起因:小明在未经父母同意的情况下,使用父母的手机在贪吃蛇大作战游戏中进行了大额充值,共计人民币3万余元,小明的父母发现后,多次与游戏运营商沟通要求退款,但均未果,随后,小明的父母以小明为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游戏运营商全额退还充值款项,并赔偿因此产生的精神损失费及其他相关费用。
一审过程:在一审过程中,双方围绕未成年人充值行为的效力、游戏运营商的责任以及赔偿金额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案件焦点
- 未成年人充值行为的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本案中,小明在充值时年仅12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充值行为需经法定代理人(父母)的同意或追认方为有效,小明的父母在发现充值行为后明确表示不予追认,故小明的充值行为应认定为无效。
- 游戏运营商的责任
游戏运营商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未成年人充值纠纷中应承担何种责任是本案的另一焦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游戏运营商应接入实名认证系统,并落实充值限额要求,以防止未成年人超额充值,本案中,游戏运营商虽然接入了实名认证系统,但存在漏洞,未能有效识别和阻拦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的支付账户进行充值,游戏运营商在充值过程中也未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进行连续充值,存在过错,游戏运营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 赔偿金额的确定
在赔偿金额的确定上,双方存在较大分歧,原告方认为,游戏运营商应全额退还充值款项,并赔偿因此产生的精神损失费及其他相关费用,而游戏运营商则认为,其已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不应承担全额赔偿责任,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双方过错程度、充值金额、精神损失等因素,最终确定了赔偿金额。
一审结果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
-
小明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充值行为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应认定为无效。
-
游戏运营商在实名认证系统及充值限额要求方面存在漏洞,未能有效识别和阻拦未成年人进行充值,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
在赔偿金额的确定上,法院综合考虑了双方过错程度、充值金额、精神损失等因素,判决游戏运营商退还小明充值款项的80%,即人民币2.4万元,并赔偿小明因此产生的精神损失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共计人民币8万元,合计赔偿人民币32万元。
案件启示
本案的审理结果对于解决未成年人充值纠纷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加强实名认证系统的建设:游戏运营商应加强对实名认证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系统能够有效识别和阻拦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的支付账户进行充值,游戏运营商还应定期对实名认证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漏洞和风险。
-
落实充值限额要求:游戏运营商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的要求,落实充值限额要求,防止未成年人超额充值,在充值过程中,游戏运营商还应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进行连续充值,避免其陷入沉迷状态。
-
加强家长监管: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和监护人,应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管和引导,合理安排孩子使用网络的时间和内容,家长还应妥善保管好手机、支付账户及密码等信息,避免孩子未经允许进行充值等消费行为。
-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明确游戏运营商在未成年人充值纠纷中的责任和义务,为解决此类纠纷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政府还应加强对游戏运营商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确保其依法依规经营。
随着手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未成年人充值纠纷问题的日益凸显,如何有效解决此类纠纷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案的审理结果为解决未成年人充值纠纷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我们相信,在政府、游戏运营商、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未成年人充值纠纷问题将得到妥善解决,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