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互联网法院】外挂封禁事件:459863名用户采用用户画像解析维权|典型案例 广州互联网法院电话0202211
【广州互联网法院】外挂封禁事件:459863名用户采用用户画像分析维权|典型案例(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
在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背景下,广州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重要节点城市,以其独特的创新能力和司法实践,引领着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次大会特别关注了一起涉及459863名手游用户采用用户画像分析维权的外挂封禁事件,该事件由广州互联网法院处理,并成为了大会的焦点之一,本报告将详细阐述该事件的背景、处理过程、法律依据及启示,以期为数字经济的规范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事件背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游戏(手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虚拟物品交易市场的兴起也带来了诸多纠纷,在广州,一起涉及459863名手游用户的外挂封禁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用户在使用某款热门手游时,因使用外挂软件被游戏运营商封禁账号,进而引发了与游戏运营商之间的纠纷。
具体而言,该手游运营商为了维护游戏的公平性和平衡性,在游戏内设置了严格的反外挂机制,部分玩家为了获取游戏内的优势,利用外挂软件非法获取游戏资源、提升游戏等级,严重破坏了游戏的正常秩序,游戏运营商在检测到这些非法行为后,对涉事账号进行了封禁处理,部分被封禁的玩家认为自己的账号被封存在误判,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游戏运营商解封账号并赔偿损失。
处理过程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纠纷,广州互联网法院迅速介入,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 收集证据:法院首先通过技术手段,收集了涉及纠纷的游戏记录、用户行为数据等证据材料,这些证据材料为后续的法律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 用户画像分析:为了准确识别使用外挂软件的玩家,法院引入了用户画像分析技术,该技术通过对玩家的游戏行为、交易记录、登录时间等多维度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准确描绘出玩家的行为特征,从而有效识别出使用外挂软件的玩家,这一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案件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 分布式投诉处理:考虑到案件数量庞大且涉及众多异地用户,广州互联网法院创新性地采用了在线庭审模式,通过视频连线、电子证据提交等方式,实现了远程开庭、在线调解等功能,大大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法律依据
在处理该起外挂封禁事件时,广州互联网法院主要依据了以下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法规定了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在游戏中使用外挂软件,侵犯了游戏运营商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游戏的正常秩序。
-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该法规定了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泄露等,游戏运营商作为网络运营者,有权对使用外挂软件的玩家进行封禁处理。
- 游戏用户协议:玩家在注册游戏账号时,通常需要与游戏运营商签订用户协议,该协议中通常会明确禁止玩家使用外挂软件等非法行为,并规定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游戏运营商在检测到玩家使用外挂软件后,有权依据用户协议对涉事账号进行封禁处理。
启示与建议
本次外挂封禁事件的处理,不仅为广州互联网法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数字经济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以下是本次事件的启示与建议:
- 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虚拟物品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确保市场的公平性和安全性,游戏运营商也应加强自律,完善反外挂机制,维护游戏的正常秩序。
- 技术创新:法院在处理虚拟物品纠纷时,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用户画像分析技术等,提高案件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这有助于快速识别违规行为,保护合法权益。
- 法律普及:应加强法律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虚拟物品交易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这有助于减少纠纷的发生,维护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 完善用户协议:游戏运营商在制定用户协议时,应明确禁止玩家使用外挂软件等非法行为,并规定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协议中还应明确玩家的权益和义务,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广州互联网法院在处理本次外挂封禁事件时,充分发挥了司法职能,维护了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该事件也为数字经济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我们期待政府、企业和玩家能够携手合作,共同维护一个健康、有序、公平的游戏市场环境。